第二十章 返回平波镇
次日,张志坤带着人去找杜老板的属下办理了装备的交接。吕建让人把借来船开到了黄浦江边,把装备全部装上了船。这些装备,除了杜老板送的武器之外,还有从日军那里缴获的30支三八大盖和其他一些战利品。王振华从史密斯那里订购的第一批50支柯尔特M1911A1型自动手枪也已经送到了,王振华给情报站留了10支,余下的也都装箱运到了船上。这种手枪是二战中美军士兵的标准装备,性能可靠,杀伤力强,王振华在后世的许多书上都读到过它的盛名,所以一有机会,他就赶紧采购了一批。
到了离开上海的日子,王振华带着张志坤及两名警卫登上了船,杜老板及吕建等人人到码头给他们送行。
杜老板果然神通广大,王振华回平波镇的路上,没有受到任何盘查,一船的武器顺利运到了的港口。王振华在城里不知道找了点什么关系,居然租到了两辆卡车,一行人坐着车,押着武器装备回到了平波镇。
王振华带着大批装备回到平波镇,立即着手安排扩大突击营的编制。此前,突击营经过几次扩编,已经有将近200人了。这一次,王振华敞开大门,把招兵范围扩大到了周围几县,又扩充了400兵员。突击营正式编为4个连,分别为一、二、三连和营部特务连,每连配备轻重机枪若干,连、排、班长都配有一支长枪和一支短枪,走出去威风八面,真正有点兵强马壮的味道了。
孙大鹏他们依然担任各连的连长,刘少军担任了副营长兼特务连的连长,从老兵中又选拔了一批人充当排长和班长,突击营的建制算是建立完整了。
刘少军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已经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他是职业军人出身,军事素质好,指挥能力强,而且年龄比王振华等人都大出不少,颇有点长者风范。这一次突击营扩编,王振华顺理成章地把他的级别提高了一层,官衔依然是作战参谋,但享受的级别相当于连长一级。
“大家没有什么意见吗?”王振华诧异地问。
“黄文远早就该当连长了。”孙大鹏大大咧咧地说,“当个排长,太委屈他了。”
“可是,他在东北军的时候,也只是一个排长呀。难道东北军比我们牛?”王振华颇为不服气,他对黄文远很有好感,但有点接受不了一个东北军的排长居然能够在突击营当连长这样一个事实。王振华一脑门子汗:“大家都是这样想的?”
几个连级干部都点着头。
王振华泄气地说:“黄文远的事,就这样定了,以后就当连长使用。不过,大家刚才说的话,让我很不痛快。东北军怎么了?几十万军队让几万日本人撵着国--军赶到关内来了,还牛什么?我们在上海,对日军是几战几捷,而且每仗都是以少胜多。以后不许再灭自己的威风,涨别人的志气。”
“是!”大家都嘻皮笑脸地答道,其实他们大家也没什么远大理想,觉得现在这样就挺好了。老许本领大,理应提拔,大家没什么可说的。
黄文远对于自己被提拔起来一事表现得比较淡然,反而对王振华等人在上海与日军交手十分感兴趣。他的职务是作战参谋,王振华交给他的任务是负责全营的军事训练,这项工作他做起来显得得心应手。突击营的人数多了,能够做的训练科目也更多了。黄文远安排了大量的军事演习,培养部队进行穿插、阻援、攻防等方面的能力。
在黄文远安排战术训练的时候,王振华给了他许多很好的建议。现代战争理论很多是在二战时期形成的,有许多经典的战例都是二战中天才的指挥官们创造出来的,这些知识对于黄文远来说,完全是空白的。在解放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甚至于海湾战争期间,也有许多新的战争观念不断涌现出来。虽然受技术条件的影响,有些战例不一定能够在当时原样重现,但战争艺术是相通的,黄文远听着王振华的介绍,觉得大开眼界。
“队长,这些战例都是谁编出来的?真是巧夺天工啊。”黄文远感慨地说,“我敢保证,编这些战例的人,一定是身经百战的老指挥官,而且观念非常超前。”
王振华说:“老黄,你不要管是谁编的,你慢慢去消化这些战例吧,然后把经验结合到我们的训练里来。别人吃过的亏,我们不能再吃。别人赚过的便宜,我们也要再赚一遍。”
“没问题。哎,如果我当年有这些知识,九一八的时候,能够让小鬼子吃更大的亏了。”
王振华笑着说:“九一八的时候,你不过是个排长,手下才几十人,能打出什么战术配合?现在突击营号人都归你指挥,你就好好表现吧。”
黄文远尴尬地说:“呵呵,你说得对,当年……我说了也不算数嘛。”
日子在忙碌的训练中匆匆而过,国事家事像走马灯一样在王振华的眼前晃过,让他觉得像做梦一般。
···················
侵华日军在华北策动五省自治,国民政府再次退让,何应钦与梅津美治郎秘密签订了《何梅协定》,华北已经落入了日军的魔爪之中。随着日军的步步进逼,全国的抗日风潮愈演愈烈,王振华的抗日主张已经不再是什么另类的想法了,连平波镇小学的老师都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抗日道理了。在**中央发出《为抗日救亡告全国同胞书》,也就是著名的《八一宣言》之后,吕建完全接受了王振华此前跟她说过的话,开始把突击营的使命定位于抗日了。
与国家的危机相比,平波镇却是日益繁荣。从上海迁来的几百户人家得到了妥善的安置,突击营此前在镇子周围开拓的荒地完全能够养活这些外来的移民。移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上海一些工厂里的熟练工人,他们的到来,使平波镇的工业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口的增加,也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平波镇现在已经是铜州县最繁荣的镇了,王振华戏称其为铜州的改革开放示范区。
吕建在上海建立的情报站运转十分有效,通过杜老板的关系,吕建结识了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建立了一个情报搜集网络。一年的历练,使他成熟了许多,他现在已经能够带着温和的笑容与国民党特务、资本家、黑社会等各方神仙和睦相处了,不再像过去那样见到“反动派”就牙痒痒地想拔枪。
由于有了上海的情报站,加上长江上有自己的船,突击营的军官们得以分期分批外出公款旅游。当然,他们的每一次旅游都是带着任务而去的,王振华深知,未来如果突击营要在这一线作战,没有根基是不行的。经过努力,突击营建立了沿长江一线的情报和后勤补给体系。在长江沿线的许多城镇,会有一间不起眼的药铺或者一所似乎已经荒弃的宅子,里面藏着足够一个班使用的装备和粮食、药品等。这个办法,据说是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做过的,他们在大山里建立了许多秘密仓库,以便与对手进行长期的周旋。
花开花落,转眼已是1936年的年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