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神秘的堪矿队
“不好了,队长,要出大事了。”吕建快步走进门口,对着王振华慌忙的说道。
“什么事?”
“咱们的金矿,是不是已经走露了风声?我们今天回来的时候,路过石桥镇的时候,在那里看到十几个外乡人,他们支着三角架,好像在测什么东西。于是我上前问了他们一句,他们是质队的,在找矿呢。”
王振华一皱眉头:“找矿的?他们是什么来历?”
“不知道,不过……”
“不过什么?”
“我总觉得他们领头的那个人不太对劲,哪不对劲,我到现在也没有想起来。”
王振华问:“他们的口音是哪个地方的?”
“口音?”吕建思索着,“他们没有口音啊,他们说的是国语。……嗯,他们的国语说得很标准,就是有点不太流利,很生硬的样子,像是……对了,就像是日本话那样。”吕建在上海呆了这一年,也曾见过不少日本人了,日语的发音习惯与中文不太一样,语音,音调有很明显的强弱变化,像样,这是很难掩饰住的。
王振华眼睛里一道寒光闪过:“他们是日本人?”
“对了对了,我想起来了,我就是觉得他们的长相不对劲的。矮个子,脸上胖胖的,还有,罗圈腿……”吕建被王振华一句话点醒了,没错,他们今天遇到的这伙人,长相真的很像是日本人,他们招牌式的罗圈腿是瞒不过人的。
“日本人的地质队?”王振华回忆着自己看过的资料,并且迅速地找到了目标:“不对,他们不是地质队,他们是测绘队。他们是为日军绘制作战地图的。”
在历史上,日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曾投入过很大的力量绘制中国内地的作战地图,其详细程度远远超过了中国政府自己绘制的地图。相传国--军的将领在打仗时都愿意使用缴获来的日军地图,而不愿意使用自己的地图。
“绘制地图?”吕建恍然大悟,“对呀,我怎么没想到是绘制地图呢?这么说,日本人真的打算发动全面战争了?他们是在提前侦察我们的地形了?”
“没错!”王振华说,“吕建,你再回忆一下,他们往哪个方向去了?我们必须追上他们,把他们干掉。否则,未来一旦开战,我们将在明处,而敌人却在暗处,我们肯定会大吃亏了。”
“方向?”吕建摇摇头,“我们当时没有细想,所以也没特别注意。当时他们正在进行测量,我们也看不出他们会朝哪个方向去。”
“快,通知少军和文远让他们马上过来开会!”
王振华没有耽搁,马上喊来一位警卫,让他通知刘少军等人到营部开会。几名营连级干部都成了家,这会已经是深夜了,大家在家里睡得正香呢。听到王振华通知大家召开紧急会议,干部们一个个拎起手枪套跑地到营部来了。
“队长,出什么事了?”孙大鹏一进门就问,“是不是又要开战了?”
“目前还没有,等大家到齐了再说吧。”王振华说。
不一会,大家都到齐了,王振华把吕建看到的事情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黄文远第一个表示了认同:“我觉得,队长的判断完全正确。在东北的时候,日本人就是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测绘,把东北的地形和我们的兵力布置摸了个一清二楚,所以一开战,他们就占尽了便宜。”
“这么说,鬼子已经打算开战了?好啊,看我怎么收拾他们。”刘少军问道。
孙大鹏说道:“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将这支测绘队给消灭掉,他们愿意去测别的地方,我们管不了。但马蹄岭这方圆百里的地界,不能让他们测。”
“可是,吕建她们碰到鬼子的测绘队是在今天上午,现在已经深夜了,谁知道他们走到哪去了呢?”刘少军说。
刘少军沉吟了一会,说道:“事不宜迟,我们必须马上去找到他们。我马上发动我的情报网,越快越好。”
王振华看着地图说道:“石桥镇是在平波镇的正东方向,和我们相距30公里,如果按照正常人的走路速度,大约需要6个小时能够走到。作为训练有素的野外工作人员来说,4个小时就可以走到了。不过,他们既然进行测量,那么速度应当会慢得多。吕建,你们遇到他们,是在几点钟?”
“上午10点。”吕建说,做了一年多的情报工作,他现在早已养成了记录一切信息的习惯。
“10点。”王振华说,“我判断,他们应当在天黑之前结束工作,然后找地方宿营。现在天黑得早,大约下午6点就难以再进行测量工作了。这意味着在遇到吕建他们之后,这群日本人最多还能工作8个小时。按每小时前进不超过3公里计算,我觉得大成派的人应当以版石镇周围25公里左右的范围进行搜索为宜。”
·················
侦察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吕建马上返回突击营的营地,叫醒了几十名负责情报工作的士兵,让他们星夜出山去搜集情报,务必了解清楚日本测绘队的去向。现在突击队已经装备了自行车,士兵们骑着车,分头奔赴石桥镇周围25公里范围内的各村镇,找突击队的线人了解情况。
王振华到电报房让发报员给金矿发了一份电报,把发现日本测绘队的事情进行了通报。金矿有一个班的士兵在担任保卫工作,并建有坚固的碉堡,要对付十几名日本人应当是足够的。更何况,这支日本测绘队的宗旨并不是打仗,所以骚扰金矿的可能性不大。王振华给金矿发通知,也是考虑到有备无患的目的。
平波镇本身的安全就更不在话下了,经过两年多的经营,平波镇的防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了,明哨和暗哨相互配合,关键地点都建有火力点,别说十几个人,就是一支旅团级规模的部队,要想打进平波镇也得颇费一些气力才行。不过,即使如此,刘少军还是交代了哨兵要加强警戒,以免一时疏忽造成损失。
第二天一早,两名情报人员风尘仆仆地回来,扔下自行车就直奔突击队的营部。王振华等人正在等着他们的消息呢,一见他们回来,孙大鹏就着急地问:“怎么样,有消息没有。”
两名情报人员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吕建连忙给他们倒了两杯水:“别急别急,也不在乎这几分钟,你们先喘口气,喝口水。”
情报员方志勇接过水,向吕建做了一个感谢的手势,然后咕嘟咕嘟地把水喝下去,喘了口气,说:“我和王耿去的是沙坪镇,找到了开饭馆的李老板。他说昨天傍晚时分,的确有十几个外乡人到过沙坪镇,还在他店里买了一些吃的东西。不过,他们没有在镇上住宿,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
王振华在地图上找到了沙坪镇,问方志勇道:“李老板说他见到日本人是在什么时候?”
方志勇马上答道:“是晚上7点左右。”
王振华量了一下距离,说:“从石桥镇到沙坪镇,正好是25公里路程,看来我昨天计算的结果没错。这群鬼子应该是一直向西北方向走的,平均一小时走3公里,沿途进行测量。不过,我判断,他们应当来不及完成这25公里范围内的全部测量工作,所以他们肯定是因为天黑了,所以先赶到沙坪镇宿营,然后再以沙坪镇为中心,对周围地区进行测量。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们现在应当就在沙坪镇周围。”
“太好了,我现在就去收拾了他们。”孙大鹏掏出手枪杀气腾腾地说。现在突击队的干部每人腰里都别着一支柯尔特1911式手枪,底气十足得很。
王振华喊住了他:“大鹏,你先不急,我们讨论一下作战计划再说。”
“队长,那你就说说吧。”刘少军对王振华说。
王振华摆了摆手,然后笑咪咪地对其他人说:“咱们练了这么久的战术配合,也该有点效果了。这回你们几个先说,让我来给你们点评。”
刘少军等人面面相觑,王振华则呵呵一笑,离开地图,找了个凳子坐下了。
“少军你先说吧。”孙大鹏这回有点怯了,连忙把刘少军推到前面。
“没什么可说的吧?就十几个鬼子,我们带一个排去,呼拉一围,一阵排枪就解决问题了。”刘少军说。
张志坤摇摇头:“队长说过,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如果光去一个排,人数只有他们的三倍,攻都不合适,更何况说围呢?如果打一阵排枪,能打死几个,但其他的说不定就跑掉了呢。”
“那就去两个排,干脆,我带一个连去,这总能够把他们给围上了吧,四面一起开火,看他们往哪跑。”孙大鹏大大咧咧地说道。
吕建在一旁插话说:“你们光想着打了,万一他们不是日本人,而是真正的地质队,怎么办?”
这番话一说出来,几个人都晕了。孙大鹏挠着头说道:“这就不好办了。总不能问清楚了再打吧?要不,先围起来,然后喊缴枪不杀。”
王振华看看黄文远,说的:“老黄,你先点评一下吧,看看大家的想法怎么样。”
黄文远笑着说道:“我可不敢点评,队长,我看你胸有成竹的样子,是不是已经有想法了?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吧。”
王振华说:“不管是这一次还是未来的作战,我们有一个原则是要注意的,那就是要尽量地减少伤亡。这一次,我们是优势兵力,敌人只是一支准作战部队,甚至于是否带着武器都不得而知。所以,我要求,我们必须做到零伤亡。”
黄文远点头说道:“队长说的这个原则很重要,虽说打仗肯定会有伤亡的,但尽量避免伤亡,是指挥员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第二,吕建说得对,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对方到底是不是日本人,所以贸然地用排枪进行射杀,会有一定的风险。我希望最好能够把他们全部活捉,这样无论他们是不是日本人,我们都有周旋的余地了。还有,这些人可都是技术人才,如果能够抓来为我所用,岂不是很好的事情?”
“用日本人?”孙大鹏大摇其头的说道,“他们怎么可能听我们的,干脆像在上海一样,查明身份就直接干掉得了。”
“在上海是没办法,我们没有根据地,把日军俘虏留个麻烦。现在这里是平波镇,是咱们自己的家,收拾几个日本人还不容易?”王振华说着,突然笑了起来:“我们可以搞一个梦工厂,玩一把老男人养成嘛。”
“什么叫老男人养成?”孙海明不解地问道。
“去去,这事情儿童-不-宜。”王振华连忙掩饰道。
黄文远笑着说道:“队长的这个想法,的确不错。大家讨论一下,看看如何才能在零伤亡的条件下把这股敌人全部活捉。”
“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吕建说,“过去军统就经常用这一招。我们可以派一些士兵,假扮成农民,接近敌人,然后进行抓捕。如果组织得好,可以做到兵不血刃。”
“这个办法我们在上海就已经用过了。”孙大鹏说,“办法是不错,但如果一下子去十几个人,接近敌人,他们肯定会有防备的。而如果人太少,一下子不能控制住敌人,又容易造成伤亡。”
王振华听着他们俩的讨论,觉得脑子里懵懵懂懂地有个什么主意,一时又想不起来。吕建在一旁见他两眼发直的样子,便倒了杯水递给他,说:“队长,喝口水再想吧。”
王振华接过水正想喝,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我有主意了,古人早就想出过这样的办法了,咱有五千年的文化,还愁玩不死这帮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