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 阅读记录

第182章 万事俱备

姜风带着三人向院子北面一坐大厅走去,姜风指着周围介绍道:“我家姜家数千年来处在羌人和犬戎人之间,不堪其扰,才把宗族建在这样的高山之上。”

说着四人进到大厅,姜风让人上了茶点,请他们坐下,问旦庆:“陆公子怎会有时间到这边垂之地来?”

“旦庆来找家主是有事相求。”旦庆开门见山的说。

“哦!”姜风有些诧异,他知道旦庆和姬家风家来往密切,有事没找他们两家,反而找到他们姜家了,“公子,有事尽管直说,我们姜家能做到的一定鼎力相助。”

旦庆将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姜风呵呵一笑,说:“既然泰山神和其他四家都同意公子的行动,我们姜家肯定支持。”

姜家会同意是预料之中的事,不过能这么顺利说通五家,旦庆和姬凤晓绾都没有预料到,现在听到姜家也同意,心中的石头落下来。

旦庆起身向姜风道谢,姜风摆手客气过一番,正在这时厅外进来一人。

对姜风躬身道:“见过爹爹!”

又对旦庆等人说:“见过陆公子,姬小姐,范小姐。”

旦庆见正是姜家的少主姜相,连忙还礼。

姜风指着一张桌子,说:“坐下再说。”

姜相施礼之后,才在桌后坐下,姜风将三人的来意向姜相简单介绍了一遍。

姜相点点头:“我会按爹的安排向族中其他人传达下去。”

旦庆心中暗暗点点头,姜家的家教真是严谨,看这姜相中规中矩一丝不裹,定是从小熏陶出来的。

旦庆看事情已办好,又不禁有些好奇起来,拱手向姜风说道:“姜家主,小子有一事不解,想向家主请教。”

姜风知道旦庆对药物有些了解,还以旦庆要向他请教药医方面的问题,欣然道:“公子但说无妨。”

旦庆说:“刚才家主说过姜家处于羌人和犬戎人之间,凭姜家的实力,中原任何地方做为家族的宗族之地都不是难事,为何还要在此坚守数千年?”

姜风一愣,随即哈哈笑道:“这个得从姜家的历史说起。”

姜风两眼放光,满脸自豪的说:“我们姜氏始祖,最先在这里清姜河一带活动,因为是最先使用火的部落,因而首领被尊称为炎帝。第二代炎帝却尝遍百草,为后世传下一部《本草》,他在世时救人无数,更被尊为神农。其后九任炎帝都在清姜河一带,领着族人开疆拓土,因此,我们就指河为姓,即为姜氏。这样一来,陈仓是我们姜氏的发源之地,当然不能任外族人侵占,故我们姜家在最后一任炎帝为黄帝部落的轩辕所败后,才将族人迁到鸡山,固守家族的传统。”

说毕,姜风又有些黯然,说:“不过这些都是姜家过去的辉煌,自从神农陛下尝遍百草,中断肠草之毒死后,天帝感其恩德,让泰山神将陛下的魂魄重新护送而回,赐下金丹解毒。神农陛下退隐让位于后一任炎帝,自已却又经过三十来年的修炼,炼成金丹飞升。至此,姜家才受天帝眷念,封为天帝在人界,风家之后第二家天帝世家。说起来,要比姬家的黄帝和姚家的舜帝都要早一些,更比商家的成汤子履加入天帝世家要早上差不多一千年。”

旦庆点点头,露出原来如此的神情,同时也不禁从心底佩服姜家,说:“神农陛下为后世人留下的可真是丰厚的遗产啊!姜家封为天帝世家真为实至名归。”

姜风拱手道:“多谢公子夸奖,那都是先人的遗阴,我们沾了些光而已。所以姜家数千年来一直将家族的传统保持在这鸡山之上,不管有多少外族人,都休想侵占我们一分一毫。公子来时没有看到上来之路,其实我们姜家人都是由山上放在下的垂篮吊上来的。如果没有人接应,根本不可能上得来。”

“怪不得没有见到上山的路。”旦庆愰然大悟。

姬凤见事情办完,天色还早,向旦庆一使眼色。

旦庆会意,起身道:“家主,旦庆谢过姜家的援手,我们现在就回去准备。告辞了!”

姜风异道:“公子,现在已是午后,就在姜家住上一日,也好让姜家尽地主之宜好好招待下三位。”

旦话推辞道:“我们还急着回去张罗救盆子的事,也算不准赤眉几时可以攻入长安,所以还是早些在长安等着为妥。以后定会再来姜家叼扰家主,小子还有很多药理和药物的问题要向家主请救哩!”

姜风和姜相听旦庆如是说,也知道他们三人有御风术在身,根本不惧区区两三百里的路程。

姜风再三挽留,见旦庆三人执意要去,姜风从怀里掏出一块玉石,递给旦庆做为同意他们的行动的信物。

旦庆收好信物,由姜风和姜相一齐送到院中,三人就在院中腾身飞起。

三人辨清方向,向东飞去。

旦庆问姬凤:“凤儿,你知道华山如何走吗?”

姬凤摇头道:“我也没去过华山,更对关中不熟。”

旦庆看向晓绾,晓绾也摇头,“别问我,我也不知道。”

旦庆只好说:“我们来时经过武功,那个地方听起来挺大的,就到那里去问问。”

三人从鸡山一直向东,飞出一百多里,终于看到一座比较大的城,不用猜,这里肯定是武功。

旦庆姬凤和晓绾在城外十多里就落了下来,奔了过去。

到了城门下,三人举目一看,城头大书“新光”二字。

旦庆奇道:“难道我们跑岔了路?之前来陈仓的时候,明明听人说陈仓和长安之间是武功,哪来的新光县,这新光从未听过,看来我们岔得有些远了。”

姬凤摇头道:“我们明明是沿鸡山正东飞过来,再怎么偏,也偏不到哪里去,先进城再说。”

三人缴税入城,反正天也快黑下来了,只好先找客栈,打听清楚再赶路。

“掌柜,向你打听个事。”旦庆给客栈交了一锭银子做定金之后,问掌柜。

掌柜抬头看了一旦庆一眼说:“公子请问。”

旦庆说:“我们要去华山,想在武功打尖,不知道怎么回事走到新光来了……”

旦庆还未说完,掌柜哈哈大笑起来。

旦庆问:“掌柜的为何发笑,这路岔得很厉害吗?”

掌柜笑道:“公子有所不知,我们新光就是武功,武功就是新光。公子并未走错路。”

旦庆也笑起来,问道:“那为何大家都叫武功,而不叫新光呢?”

“那是因为王莽改朝之前一直叫武功,新光是由王莽在八年前改的,大家一直习惯叫武功,所以公子听人说的都是这样。”掌柜的解释道。

“原来如此,那我们就放心了。掌柜知道华山如何走吗?”

掌柜的点头道:“我们开客栈的,南来北往的人多,消息也最灵通。华山有一个有名的剑派,就以华山为名,他们有门人经常到我们客栈来投宿。所以,虽然我没有去过华山,却知道华山就在武功的正南大概八十里的地方。”

旦庆心中暗暗比画了一下华山、陈仓和长安。发现武功正好在陈仓和长安东西线上的中间,而华山就刚好在武功的正南,恰好在一个到长安和陈仓路程差不多的三角形的点上。

旦庆心中记清楚这几个方位,对掌柜说:“掌柜去帮我们弄一桌饭菜来,我们等下来有事问你。”

掌柜听旦庆要饭菜,也乐得多赚些钱,吩咐小二去办。

旦庆三人坐在一张方桌旁,让掌柜上了些茶水,叫掌柜一起喝茶。

掌柜看也没有多少人投宿登记,左右无事,就和客人多聊聊。

旦庆问:“掌柜既然消息灵通,我正好还有事想打听一下。我有个亲戚在长安,我们从东来时,就碰到赤眉攻到了函谷关。而皇帝又同时遭到内乱,现在情形不知道怎么样了?”

掌柜的说:“你们看武功城中人不多,就应该猜到情形如何了。据说,皇帝到国丈赵萌那处之后,就开始诛杀了一部分反判的乱臣。李丞相留下一部人死守函谷关,自己从掫城率军回来追随皇帝和赵萌一起到长安去攻打王匡和张卬,现在已围攻有二十多日了。”

旦庆又问道:“赤眉军难道没有听到皇帝被驱出长安的事吗?没有趁机破关?”

掌柜摇头道:“哪能呢!听说赤眉军中有一个军师叫徐宣,那可真是神机妙算,早就卜到皇帝会遭到内乱,一直在关外从初春呆到立秋,才发动攻击。你看现在都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像是很快就可以破关而入了。”

“不过,听说丞相在回兵勤王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将一些大将留在关上,在山上堆了无数滚木擂石,以致于赤眉发动攻击一个多月来,被山上放下的滚石把道路都塞住了,而赤眉还是毫无寸功。”

旦庆点点头,说:“刚才掌柜的也说过,武功城内人少了,与这些战事还是有关系的,说明大家不看好这场战争,为何掌柜的还留在城内,不与他们一起避一避呢?”

“公子这话虽然有理,可是,从以往来看,新朝被推翻,更始皇帝进了关,对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来说,无非就是改个朝庭称呼而已,该交税还是得交,该吃饭还得吃。不是就多一点少一点的事情吗?搬离了这个地方,其他地方说不定也一样,还不如静观其变,到时再看呢!”

旦庆听他这话也不无道理,这时小二把饭菜也开始端上来。

掌柜问道:“公子还有什么事要问吗?”

旦庆摇头道:“没有其他事了,掌柜有事的话,请便吧!”

掌柜的拱手走到柜台后面,三人举著吃饭。

三人没多事,又不想到外面去,以免又遇到事端,就在客栈打坐炼气。

第二天,三人出城就直接向正南而去。

飞了八十来里,远见到一座高山,果真如盛开的花朵。而飞近之后,看到山上怪石嶙峋,处处绝壑,绝难登上。

旦庆他们怕没有找到黄毛狼王,反面撞到华山派里去了,虽然三人根本不惧华山派,但也不想惹事生非。三人绕着华山转了一圈,看到有一座山就是一块完整的巨石,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从此处看华山,真如一枝含露盛开的莲花。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果然风景独特。

旦庆无心观景,华山这么大,要找黄毛狼王,真和大海捞针差不了多少。好在他们早已定下联系方式,旦庆招呼姬凤晓绾落在峰顶巨石之上,让两女好好观景。

旦庆自己从怀里掏出一枚骨笛,呜呜吹响,如此吹了几次。

姬凤和晓绾在一旁笑嘻嘻的取笑他,旦庆不理他们,自顾又吹了几声。

这时听到谷底传来一声狼吼,紧接着看到一团黄雾随着一团灰雾飘上来,到峰顶,现出一头猿和黄狼。

黄毛狼王抱拳道:“我一接这头灰猿的消息,就立即赶过来,让公子久等了。”

旦庆说:“没事,我们走。”

到了黄波的密秘据点,旦庆见是在一个山底的树木之中,建了一排茅房。房前站着一排小妖,还有一个年轻人。

黄毛狼王见三人一愣,呵呵笑道:“公子,这个就是上次我同你说的那个文人,扶风人耿舒。这几天我才了解到,他哥竟然是刘秀手下的建威大将军耿弇。”

耿舒见旦庆三人飞落下来,上前拱手行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