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 阅读记录

三十七章 十年之功一旦废(一)

周百万在大旱之年囤积粮食兼并土地,放印子钱盘剥乡民,使得无数周里人背井离乡随着闯关东的潮流一去不返,多少人恨他恨得牙痒痒。

周百万也知道有太多的人盼着他死,所以他不仅把自己的家建得象城堡一样,而且交结县府,豢养家丁。

他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但是商志英的队伍一来,他的所有这些防范措施形同虚设。这些家丁们还没有拉开枪栓呢,商志英的人马就冲进了屋里,平日里对老百姓耀武扬威的狗腿子们见了商志英的队伍吓得屁滚尿流。

收租的时间一到,整个河阳县的地租每亩都减了三升,于广源也没有例外。

民国二十一年阴历四月,远在省城的于广源的二儿媳生育一子,广源的媳妇李氏撇开家里的千头万绪来到省城给儿媳侍候月子。

然而不到十天,李氏就回来了,谁都不知道什么原因,好事的村民问起她来,李氏说婆婆赵氏在那儿侍候,自己乐得轻松。

事实如何呢?夜深人静的时候,李氏对着于广源哭诉自己在省城所遭受的种种待遇。

亲家还行,一直是客客气气,惟独儿媳真是难以侍候:饭做淡了不吃,咸了不吃,凉了不吃热了不吃。她也不指责婆婆,但是动辄就不吃饭就把李氏愁坏了。本来奶水就不好,龙玉荣一顿饭不吃,李氏就愁得头发白好几根。

庄户人家一年到头难得洗几回澡,身上不免有些气味,李氏算是庄户地里最要干净的了,身上也还有些气味。一般人是闻不到的,但是在龙玉荣眼前一切好像都瞒不过,每次李氏走到她的跟前,她的鼻子和眉头就有点异样。龙玉荣的表情弄得李氏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堂堂的婆婆大人在儿媳妇面前竟然越来越像童养媳。

李氏在动身去省城之前把所有的人情份子都变换成钱,总共二百多大洋。李氏把大洋存入凤鸣镇的德源钱庄,到省城后马上去省城的德源钱庄的总号把钱取出来交到儿媳的手上。

二百多大洋啊,够普通人家一年的花费了。李氏本来以为这二百多多大洋能换来儿媳妇的一张笑脸,然而,儿媳妇连话也没有说,只是用鼻子嗯了一声就不做声了。

在去省城之前,李氏把家里的旧衣服搜了搜,找出来拆掉,然后做成一块块的褯子,足足有五十多块。原以为这回褯子够用的了,然而当她拿出一块准备往孩子腚底下放的时候,儿媳妇龙玉荣像见了瘟疫一样猛地跑过来一把把李氏准备好的褯子从孩子屁股上抽出来,二话不说就扔到了炕下。李氏一下子呆住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龙玉荣的亲娘虽然不停在旁边数落女儿的种种不是,但是李氏终究不能释怀。

龙玉荣用从百货商场里买来的毛巾给儿子当褯子,一块毛巾用不了几次就扔进垃圾桶。她每扔一块,李氏就心疼得受不了。但是更让她受不了的是儿媳妇从来也没让她抱一抱孙子,对孙子她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每次看到婆婆要去抱孩子,龙玉荣都抢先一步把孩子抱到怀里!有一次趁着儿媳妇不在,她抱起孙子把脸贴在孙子的小脸上久久不愿移开!突然龙玉容回来了,看到婆婆不但抱着自己的儿子,而且还把脸贴在儿子的脸上,她的脸上立即像下了一层霜!李氏知趣地把孩子放下,走回自己的卧室暗自垂泪。在龙玉荣面前,李氏就是一个老妈子,干最脏最累的活却不能抱抱自己的亲孙子。

于广忆也来看孩子,她可以随便抱孩子,但是龙玉荣从来不叫于广忆“姑”,相反,她还直呼于广忆的乳名“红豆”。有时候于昭秦夫妇在场口口声声地喊于广忆“姑”,龙玉荣依然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这也让李氏感到很不痛快。

也许她们很早就认识,也许于广忆是小孩心性,她从来也没有觉出龙玉荣的无礼,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跑过来看孩子,每次来龙玉荣就会喊她的小名,弄得李氏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这件事要是发生在商兰芝身上,她早就呵斥上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言以蔽之,李氏在省城度日如年。她的亲家母早已经看出来了,但是对于已经娇惯得不成样子的女儿,她也无可奈何,思虑再三,她只好对李氏说:“弟妹啊,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是我把她惯坏了,孩子中数她小,又是独一闺女,全家人没有不让着她的,小时候看她是稀罕人,现在看是气死人,这就是个人,要是个家什的话,早打破重新做做了。”

李氏看着满面歉意的亲家母愣怔了很长一段时间,她想不到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怎么生出这样一个蛮不讲理的闺女,直到想起自己和广源两个也能生出于昭湘这样的儿子来才恍然大悟。

几天后,赵老太太驾临龙府,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对李氏说:“你不用在这里了,我在这里侍候就行,你得回去顾家了,你一来,湘在那里我就不放心,要不我回去侍候湘,你在这里侍候孙子?”这些话是当着龙玉荣的面说的,说得她满面通红,一句话也回不上来。

李氏如释重负。

第二天,李氏就由于昭秦送上火车,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此时的凤鸣镇正是山雨欲来,因为在一河之隔的平原县正酝酿着一次大的运动。

商志英的赤卫队度过了一个难捱的冬季,之所以难捱是因为冬天能够藏身的地方太少。不像夏天,高粱地一片一片,别说百十号人,就是千军万马藏在里面也绰绰有余。他们在岩岭山区和方圆五十里的跑马山各建立了一块根据地,两块根据地遥相呼应,使得郑凤池对其不敢痛下杀手。五月里,海右省委给商志英的赤卫队派来了一个党代表。

党代表姓张。张代表一到平原境内就召开了中共平原县委扩大会议,在扩大会议上,张代表传达了中共海右省委的指示,要平原县委做好准备,在青纱帐起时举行武装暴动,全面夺取平原县的统治权。会议指定商志英为暴动总指挥。

在会议上,各地党员都对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都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别说是青纱帐起时,就是现在举行暴动也未尝不可。

张代表非常健谈,他的一席话更让代表们群情激昂。他挥着双手,越说越激动:“同志们,我们是代表着亿万劳苦大众,我们是为着劳苦大众的解放才走到一起来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腐朽的国民党反动派正在日益衰落,只要我们振臂一呼,无数的人会跟在我们的后面,整个平原县将变成赤旗的世界!”说完最后一句,张代表习惯性地把双手伸向空中,仿佛在憧憬着美好一天的到来。

面对着日益高涨的情绪,商志英也免不了很高兴,他对张代表非常敬佩,觉得张代表不愧是省委派下来的,理论水平就是高。

高兴之余,他也隐隐有些担心,事情真像张代表说的那样吗?如果宣布全县暴动,真能有那么多人响应吗?他不敢保证。

自从民国十六年那次暴动失败,商志英始终在平原、王集、岩中一带活动,他秘密串联,积极动员,几年来终于成立了自己的武装。

对于这支队伍,他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小心呵护、细心照料,不敢一丝一毫的大意,几年的努力使得这支武装发展壮大最终在当地扎下了根。

二十七岁的他至今没有结婚,他把一切都献给了这伟大的事业。几年前的那次失败使他认识到武装的重要性,可以说自从他成功脱身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在酝酿着卷土重来了。当他安稳下来不几天,就把几个同志通过各种关系安排进郑凤池的队伍。而今,这几个人有的当了连长,有的当了排长。赤卫队屡次粉碎郑凤池的围剿,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这几个人的努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