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章 徐明侯崭露头角
徐明侯在刚出正月的时候就去了郭汝信的新二军军军部,其时的郭汝信不但是新二军军长,而且是华北第二集团军总指挥,指挥部就设在海右省省城。
正月十六那天,郭汝信和叔叔郭奉孝就又一次来到徐明侯的府上,再次表达了求贤之意。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徐添早就想让儿子建功立业了,所以他帮着郭汝信力劝儿子,最后竟然以命令的口气让他随郭汝信前往省城;其时的藤原依依已经生育一男一女,女儿刚满周岁,尽管她不舍得明侯远离,但是她深明好男儿志在四方的道理,也劝丈夫投笔从戎。于是徐明侯就以中校参谋的身份进入郭汝信的幕府。
在郭汝信的所有幕僚中,徐明侯很快就崭露头角。因为徐明侯谈论时事,从来不看表面,而是剖根析源、入木三分,因此他的见解也就比别人高出一截,有时候三言两语就能把纷杂的世事分析得一清二楚。
在一次酒宴之中,郭汝信有意地抛出一个话题: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华民族为什么积弱积贫到现在这种地步。
话题一出,众说纷纭:有的说让慈禧太后把国家搞乱了套;有的说北洋军阀为了自己的利益长期混战;有的说鸦片让中国人体质下降……惟独明侯默默不语。
“明侯,谈谈你的高论吧?”郭汝信终于忍不住了,他之所以抛出这个话题就是想看看徐明侯的见识到底如何。
明侯沉默良久才徐徐开言:“国家的兴亡在于国制,而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国制的是法律。我的日本老师藤原先生曾经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过在日本近代法制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这件事情被称为‘大津事件’。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在光绪十七年五月,在日本访问的俄罗斯皇太子被警备津田三藏刺伤。日本政府害怕此事影响与俄罗斯的关系,就对承审法官要求判处津田死刑,而当时的日本最高法院院长二岛惟谦则认为应该严守国法,俄罗斯皇太子在日本只是个平民百姓,应以普通谋杀未遂罪处理,结果津田三藏逃过一劫被判处无期徒刑。大津事件被誉为‘在日本的裁判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日本司法权独立的传统是在‘大津事件’中确立的。从此,司法权独立这个原则在整个《明治宪法》时代一直得以贯彻,这一事件使日本民族在西方国家眼里有了很高的地位,日本也迅速崛起在世界的东方。而此时的中国呢?在‘大津事件’发生几年后,慈禧太后正忙着准备自己的六十寿辰,全国上下一片铺张豪奢,户部尚书阎敬铭壮着胆子胆子请求慈禧太后停下颐和园工程,结果被慈禧太后一阵臭骂。慈禧太后认为自己的生日办寒碜了不但洋人瞧不起,而且本国的百姓也瞧不起,一旦百姓都瞧不起你了,那他就会造反,祖宗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
徐明侯侃侃而谈,其他人听得津津有味。他稍微一停顿继续说道:“在清朝乾隆年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讲中说:‘即使是穷人,在他的寒舍里也可以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他的寒舍,雨可以打进他的寒舍,但是不经过主人的同意国王却不能踏进寒舍,后来他的这句演讲词在传播中被演绎成西方的俗语: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而我们中华民族呢,却一直在遵守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刑不上大夫,法不治众人。纵观中国历史,凡是铮臣多的朝代就是兴旺的,凡是佞臣多的朝代则是衰落的,因为铮臣行事依照的是法律,佞臣行事依照的是人情。总之,我认为,自古以来中国的政治是人治,西方的政治是法治,人治必定要输给法制,这是勿容置疑的。”
徐明侯的一番剖析让所有的人为之折服。
有一天,郭汝信的老家郭家庄来人找到他,让他给村里新建的戏楼题写一幅对联。郭汝信的家乡观念一直很重,所以欣然同意,他把幕僚中的秀才们找来,一个人写一幅,从中选出中意的来,结果所写的对联不是太俗就是太雅,郭汝信一幅也没有看中。他只好对徐明侯说:“贤弟,还得劳你大驾。”徐明侯再三退让不过,只好提笔写下了一幅对联,字体是颜体正楷,苍劲有力,内容正在雅俗之间,他写的是:喜怒哀乐春秋笔,南北东西识鉴人。郭汝信大喜,立即选定了这一幅。直到今天,徐明侯的这副对联仍然高悬在郭家庄戏楼两侧的柱子上。从那以后,郭汝信将军的几乎所有信件的起草,所有送人的喜联、挽联一概由徐明侯动手。
徐明侯处事从不张扬,在郭汝信的幕府中,他的威信很快树立起来,有的幕僚竟然称呼他“明侯公”。——此时的徐明侯不过只有二十七岁!
在郭汝信的军中关于徐明侯的传说很多。许多在郭汝信军中当兵的明侯的学生说徐老师不但会说七八个国家的话,而且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轮廓他能在几秒钟之内闭着眼睛画出来,徐老师对于古董的识别能力相当惊人,玉器类的东西他老远一打眼就知道真假。
关于识别古董这件事,许多人曾经拿着各种各样的老物件试过徐明侯,徐明侯略一打眼马上说出真假。
有人送给郭汝信一块战国玉佩,郭汝信送给徐明侯请他鉴定真假。郭汝信刚刚把玉佩从口袋里掏出来,徐明侯马上说:“赝品。”郭汝信不相信,他请徐明侯多看两眼,徐明侯坚持说是赝品。郭汝信半信半疑,他偷偷派人去省城里最大的古玩店去鉴定玉佩,果然是赝品!
郭汝信对徐明侯佩服得不得了,他一再追问徐明侯何以练就这番工夫。徐明侯微笑不答。郭汝信誓不罢休,坚持问个究竟,徐明侯只好透露了实底:“真的看多了,假的自然就瞒不过眼睛。”郭汝信恍然大悟。
徐明侯之所以答应郭汝信出山相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郭部的驻地是省城,他不但可以经常回家探望老父亲,而且妻子藤原依依可以经常带着两个孩子和他相聚。郭汝信在自己住所的附近给徐明侯置办了一所房子,便于他们互相往来。藤原依依每次来顶多住两天就要回去,因为家中有老公爹需要照料。
三月里的一天,藤原依依带着两个孩子在几个仆人的护送下来到省城与徐明侯相聚,谈话间,藤原依依无意中说出了一件事让徐明侯非常感兴趣。藤原依依说凤鸣镇于家老三在四月初十成亲,女方是他舅舅家的姑娘。
藤原依依问丈夫到时候谁去贺喜才好,徐明侯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