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 阅读记录

四十六章 一只猛虎斗群狼(一)

一天晚上他和李琪又叉着了三条大鱼,两条鲤鱼,一条白鲢。在回家的路上,李琪提醒于昭湘说鲤鱼在集上能卖上好价钱。

于昭湘动心了。他问李琪:“去哪里的集市上卖好?”

李琪分析说:“商芝刚刚过了水,集上的买卖一定不大,不如去周里,就是路程远一些。”

自从赊账买猪蹄子解馋以来,于昭湘深感钱的重要性。这一年他总共给老大于昭秦写过三封信,第一封,偌大的信纸上只有两个字:要钱,别的一概不提。于昭秦接信后想尽各种办法给他把钱或找人捎或者汇送到于昭湘手里。尽管满足了弟弟的要求,但是于昭秦心里这个气啊!千里家信只有两个字,自己和老婆孩子也就罢了,奶奶和姑疼了他十几年竟然也摊不上他一声问候;这边的爹娘、姐姐、侄子他也只字不提——这样的畜生兄弟五千年未必能出一个。

于昭秦气不过,在回信中恨恨地斥责了于昭湘一顿。

第二封信来的时候,于昭秦发现信上还是两个字:要钱。于昭秦火了,立即回信,也是两个字:没有。但是把信寄走不久就又把钱汇给了弟弟。

第三封信上也只有两个字,不过这两个字不再是“要钱”而是“俱好”。于昭秦反复端详这两个字,怎么看怎么像“要钱”,终于又给他寄过一些钱去。

尽管从来没有在集市上卖过东西,于昭湘还是在第二天用麻袋装着两条鱼跋涉二十几里路程来到周里镇大集上。

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他随便找了一个地方蹲下来,把两条大鲤鱼从麻袋里拿出来,放在麻袋上,本来想学着别人的样子吆喝两声“卖鱼来”,然而最终没有勇气喊出。

尽管于昭湘没有在集市最热闹的地方摆摊,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围过来端详这两条鲤鱼。

在乡下,鲤鱼一向被看做尊贵的鱼类,重大的场合如婚宴、生日宴、满月宴等是不能没有鲤鱼的。于昭湘所捕获的这两条鲤鱼个大而且品相极好,不仅两条鱼的尾巴都已经变成深红色,而且鱼鳞阔大像一枚枚铜钱。

当地干旱已久,集市上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这么大的鱼了。于昭湘的鱼一拿出来,立即引来许多围观者,有好几个人上来同他谈价钱。

李琪早已经嘱咐过于昭湘:一条鱼最少要一块大洋,所以他咬定了这个价格毫不松口。

买鱼的用尽了买卖人的一切办法想让于老三降降价钱,无奈是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于昭湘咬定了一条一块大洋的价格不放。讲究得就要成买卖的时候,忽然有人喊了一句:“刘扒皮来了!”

听到这句话,于昭湘四周的人一哄而散,剩下他孤零零地蹲在地上,不明所以。

从东面闹市区慢慢踱过一个人来,这个人走到于昭湘跟前,把于昭湘吓了一跳。

这个家伙长得太特别了:个子不高,浑身精瘦,眉骨外耸,鼻孔朝天;看人的时候歪着头,显得一只眼高,一只眼低,两条眼眉呈八字状!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人不仅满脸长满黄色的须毛,而且身体所有暴露的部位都长满瘆人的黄毛!一身税警制服穿在别人身上或许挺精神,但是穿在他的身上活像一只穿着衣服的猴子!

看到眼前的这个人,于昭湘想起了韩晋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安丘的猪看头脸,沂水的猴子看毛杆。安丘出产蠢猪,沂水出产蠢猴,安丘猪的蠢从脸上看出来,沂水猴的蠢从毛上看出来。

眼前这个人无论是看头脸还是看毛杆都是十足的可笑。

他还想起了生物课上老师讲过的话:人是由猴子变成的。当时于昭湘对这句话还半信半疑,现在他彻底相信了!

“猴子”走到于昭湘的面前,一声不响地盯着他足足三分钟。于昭湘不言不语地看着眼前这个人,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也不知道人们何以对这个三分像人、七分像猴的家伙如此害怕。

于昭湘哪里知道这个人的来历,但是即使他知道了他也不会害怕,因为在他的心里压根就不知道什么叫害怕。

眼前的这个人名叫刘伯璧,是河阳县税务局周里税务所的所长。周里镇因为纺织业发达商户众多,所以河阳县特意在这里设置了一个税务所,负责征收各种各样的捐税,当然周里大集也在他的征收范围之内。

周里税务所一共有十几个税警,五六条枪,在乡下人眼里,这些人是惹不起的。刘伯璧最喜欢听别人喊他“刘局长”,因为听到别人喊他“刘局长”,他在心里仿佛成了河阳县税务方面的一把手了。

刘伯璧之所以能干上这个肥得流油的差事,完全是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姐姐的缘故。俗话说,一母生百般也有兔子也有獾,其貌不扬的刘伯璧却有一个花容月貌的姐姐,让人不由得不敬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力!他的姐夫就是海右省税务厅副厅长,因此,刘伯璧是周里税务所所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伯璧在周里绝对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得罪了他轻则让你皮肉受屈,重则让你倾家荡产,因此被当地人称作“刘扒皮”。

刘扒皮在集市上收税完全是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看着顺眼的少收些,看着不顺眼的往死里收,让你一生一世不敢再在集市上犯买卖。

他走在集市上,左瞅瞅右瞅瞅,眼睛所到之处早有人站在那里点头哈腰地打招呼。

卖肉的会对他说:“刘局长,吃肉。”卖鱼的说:“刘局长,吃鱼。”卖烧饼的说:“刘局长,吃烧饼。”……对于他不想要的东西,刘扒皮往往看都不看一眼,摇摇摆摆地就过去了;对于他想要的东西,他会停下来,而一旦他停在那个摊位前,这个摊主恐怕要倒霉了!

刘扒皮非常谦虚地带走他想要的东西,他“买”东西不论秤,论得五花八门,如果他看上了烧饼就从口袋里摸出一只筷子对卖主说:“不用多了,一筷子就行。”然后朝着一摞烧饼一筷子插下去,插到多少算多少,看着他拿着一筷子烧饼扬长而去,摊主疼得心里打哆嗦,这一筷子让他一集的收入化为乌有;刘扒皮“买”鱼论“捏”,所谓的“一捏”就是用三个指头,捏着鱼尾巴,捏得起多少算多少,在周里大集上,卖得最多的是鲅鱼,这种鱼尾巴细薄,一捏能捏得起一斤左右的鲅鱼七八个;如果卖野兔的碰上刘扒皮那就算他倒了八辈子血霉了,他“买”兔子论“把”,用一只手抓起一堆兔子的后腿,有多少算多少,有人试过,这一把最少能抓得起六只野兔!

当然,刘扒皮每次“买”东西都是给钱的,只是至今还没有人敢要过他的钱!他只是“买”了一筷子、一捏、一把,谁好意思向他要钱呢?这辈子还想不想做买卖了?

“哪来的?”“猴子”突然说话了,又把于昭湘吓了一跳,他的声音又尖又细,就像是捏着嗓子发出来的。

“南面。”于昭湘强忍住笑。

“南面哪里?”

“凤鸣村。”

刘扒皮今天来到集市上就是本着鲤鱼来的,今天是他老子六十大寿,他的姐夫也来给祝寿,他想买几条像样的鲤鱼来装点酒席。无奈由于长期天旱,像样的鲤鱼早就被人捕光了,他找遍全集也没有找到哪怕是稍微满意些的鲤鱼。

正当他百无聊赖之时,突然间发现了这两条大鲤鱼。这两条鱼除了鱼脊上各有两处叉眼之外再没有一点缺才的地方,刘扒皮心中暗喜:真是该当不挨饿,天上掉饽饽。

但是眼前的这个卖鱼小子太不识趣了,一般来说,他无论在哪个摊前站这么长时间,摊主早应该站起来低头哈腰地说“刘局长,吃鱼”了,然而这小子竟然无动于衷,不但一丝一毫的表示都没有,而且看样子话都不愿意和他说,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他还真不知道马王爷长着三只眼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