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 阅读记录

第五章 忽悠人才(上、下)(二)

“王队长应当知道这是什么矿吧?”张天佑问。

“当然知道,这是金矿。”

张夫人上完茶之后,就已经退到一边去了。听到王振华说出“金矿”二字,她连忙凑了上来。看到张天佑手里拿的矿石,张夫人也吃了一惊,连忙下意识地捂住了嘴,但她的眼睛是不会说谎的。王振华心里有数了:好,原来一家子都是玩这个的。

张天佑把矿石在手边把玩了一会,突然问道:“王队长,如果像你说的那样,那么这个金矿值多少钱,你知道吗?”

“这个……”王振华还真没细算过。根据他隐约能够回忆起来的资料,马蹄岭金矿的储量吨以上,如果按1克黄金1元钱的价格,10吨黄金差不多相当万元了。他迟疑了一下,用了一个保守的说法:“在下不懂采矿,不过,据我估计,起码值300万以上吧。”

张天佑把矿石还给王振华,脸上恢复了起初的平静。他用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问:“看来王队长对这个矿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而且矿石也已经采出来了,那还要找老朽干什么呢?”

“老实说,我不知道张先生过去是做什么的,我只是听人说起您对采矿这方面比较熟悉,所以才慕名而来。刚才我从张先生对这块矿石的态度上看,认定您应当是非常专业的人士。所以,现在我想请张先生出山,到我的矿上去当一名高级技术人员,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够先当这个矿的矿长。”王振华说。

“我已经残疾之人了,你觉得我还能干什么吗?”张天佑说。

“没关系,我不需要您干什么实际工作,只需要您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只是误打误撞发现了这个金矿,但对于如何开采,是一窍不通的。特别需要像张先生这样的专业人士来指导,像您这一身的技术,埋没在这小山村里,岂不是很可惜吗?”

张天佑摇摇头说:“我已经下决心归隐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你说的这些事情,与我无关。”

王振华有点意外,这明显是一位热爱事业的专家啊,怎么会说出归隐的话呢。他急切地问道:“您能说说为什么吗?”

“古人云: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我说老先生,你能不能改说中国话啊!”王振华彻底抓狂了,哥们在军营呆了大半辈子啊,你跟我拽这些古文干什么。

“我……”张天佑显然不适应这种21世纪的语法,支吾道:“我……说的是中国话呀。”

“我说张先生,看您这气质,也不是读古书长大的吧?我敢确定您是读过大学的,算不算实业救国那一派的?估计什么English、德格里虚之类的都学过,肯定是能说好几国语言的人了?您就别跟我装老夫子了,来点洋派的行不?”王振华开始耍无赖了。

张天佑一愣,随即呵呵笑起来:“见笑了,见笑了,刚才只是有感而发。王队长刚才这几句话,倒是挺有趣。……德格里虚,好几国语言,呵呵,看来王队长也是个妙人啊。”

王振华笑着说:“我不是什么妙人,我就是让你的古文给憋出毛病来了。咱好好说点大家都能懂的吧。我看出来了,您肯定是学采矿出身的,窝在这山沟里,不是浪费材料了吗?到我那里去,当个矿长,多少薪水由你说。”

“王队长,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现在已经能采出矿石了,还要找我干什么?”

“产量太低,而且我不懂提炼技术。生产规模上不去。”

“以你现在的挖掘方法,一天产这么多矿,已经足够你当一个富家翁了,你还想提高多少产量?我看王队长也不像是贪得无厌之人啊。”

“这些钱,如果给我一个人花,当然是足够了。在上海买房都够了。问题是,我需要这些钱来养兵,你知道养一支军队需要花多少钱吗?”王振华豁出去全说了。张天佑身上有一种传统知识分子的正气,这种正气让王振华产生了信任。

“果然是想用来养兵,我果然没有猜错。”张天佑流露出颓唐的神色,他挥了挥手,说:“我不参与政治,恕我不能效劳。你们走吧。素芬,送客。”

送客,没门,王振华心想。他从张天佑的装腔作势中看出了点名堂,这小老头并不是真的要送客,否则,以他此前的谨慎,是不可能对两个带枪的人如此无礼的。

“张先生,这事我可要跟你了。为什么干别的就可以,养兵就不行呢?”

张天佑把拐杖敦着地,激动地说:“我泱泱中华,地大物博,为什么会落后于列强。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些人,拿着国家的资源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把这么多宝贵的矿藏都用作内耗了。可叹我张某人空怀报国之志,飘洋过海学来这些勘探采矿技术,竟成了军阀的帮凶。你如此年轻,只是一个小小的保安队长,竟然也有这样的想法,真是太让人失望了!今天你再敢在我面前谈采矿养兵的事情,我拼出这条老命,也要拿拐杖教训教训你!”

张夫人见张天佑发怒了,连忙过来打圆场,一边劝张天佑,一边对王振华赔礼。吕建见王振华吃亏,手已经摸到步枪上去了。如果张天佑真敢动手,吕建估计连子弹都不用,直接一枪托就把他撂倒了。

王振华看到吕建的神色,伸手做了一个阻拦的动作,叫吕建不要冲动。他听张天佑咆哮完,呵呵地笑了起来,笑得一屋子人都莫名其妙。

“你,你笑什么?”张天佑问。

王振华说:“老先生,您都是看花开花落,听风起风歇的人了,有这么大脾气吗?装,你给我接着装。想试探我的心思,也不用搞这么夸张嘛。您的智商,我是佩服的。但您的情商,实在不怎么样。刚才这一套,是编出来套我话的吧?”

张天佑一时语塞了。其实,他从一开始的接触中,对王振华已经产生了一些好感,尤其是王振华带来的矿石,对他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他对于国内的军阀混战深恶痛绝,但心里还存着一丝希望,那就是认为王振华可能并不是那样的人。这一番话,的确是拿来套王振华的。如果他真把王振华看成是一个有野心的军阀,哪里还敢这样放肆呢?

王振华见张天佑不吱声了,暗自得意。也不看看俺是谁,从21世纪穿越过来的人,如果这点猫腻都看不穿,岂不是侮辱了整个穿越族?他稍停顿了一下,对张天佑说:“张先生,您刚才用了一个词,叫作内耗,我觉得很有深意。从这个词来看,您并不反对养兵,您反对的,只是内战。如果我养兵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内战,您是否支持呢?”

“不打战,你养兵干什么?”

“我给您看一个东西。”

王振华把左臂伸到张天佑的面前,让他看自己制服上缝着的一个标志,那是王振华专门设计出来后让县城的裁缝加工的。这个标志是两支交叉起来的枪,背景是一幅中国地图。

“这是什么意思?”张天佑问。

“这是我们军队的标志,也是我们的宗旨,用枪杆子,保卫这片国土,抗日救亡,保家卫国。”

“抗日救亡?”张天佑用不敢相信的口吻问道,“你们?抗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王振华把国歌的歌词背出来了,要知道,此时田汉还没开始写这段歌词呢。王振华也实在没什么煽情的天赋,但国歌是背熟了的,念出来感动一下老爷子吧。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老爷子默默地念着,抬眼看着王振华说:“你是洪洞县的保安队,抗日的事情,连委员长都不管,你管得了?”

王振华正色说:“张先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为什么就不能抗日呢?您是有大才之人,时下的局势,您应该比学生看得更明白。日本已经占了东三省,现在正在染指华北。一二八之后,上海已在日寇的控制之下,如果他们以上海为前进基地,溯江而上,直取我国的腹地,届时铜州也无法避免兵火。我敢断言,五年之内,中日必将全面开战。”

王振华一番慷慨陈辞,说得张天佑一愣一愣的,好半天才问了一句傻话:“王队长说的,可是当真?”

“当然当真。我不知道老先生清不清楚前段时间发生的淞沪会战,实不相瞒我们现在的突击队员就是让小鬼子恨之入骨的那些人!”

“你真的是是那些人?”

“老先生何不看我的行动?”王振华说,“待到金矿取得稳定的收益,我首先会拿出一笔钱来改善整个马蹄岭地区百姓的生活,兴办学校,让所有的农家孩子免费读书,为所有的村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其次,我将会招募新兵,购买装备,进行现代化的军事训练。在训练的同时,我会向士兵灌输抗日救亡的观念,届时,老先生可以亲临指导,我欢迎老先生当我们士兵的政治教官。”

“哈哈,老夫可讲不了什么政治。”张天佑被王振华的话说动了,口气也变了,“如果真能如此,那真是我中华的幸事啊。王队长,刚才多有冒犯,还请原谅。”

“这么说,您愿意出山了?”王振华大喜。

张天佑笑着不说话,只回头去看张夫人。张夫人在边上半嗔半喜地说:“其实,刚才罗队长一拿出那块金矿石,我就知道他要动心了。他这个人啊,矿比他的命还重要呢。”

王振华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向张天佑鞠了个躬,然后从吕建手里接过两封大洋,送到张天佑的面前,说:“多谢张先生援手。这200块大洋,是我们给张先生的安家费用。未来具体如何算报酬,我们到矿上再细谈。”

张天佑也不客气,让夫人把大洋接过去,自己拄着拐杖站起身说:“走吧,麻烦罗队长替我雇一顶小轿,我是伤残之身,走不了山路。咱们现在就动身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