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 阅读记录

第六章 百年大计(二)

张天佑说:“我不是让他们护送我夫人一起去吗?你别以为素芬是个乡下女人,她也是宾州大学毕业的,也是个工程师呢。”

王振华连忙点头不迭:“看得出来,看得出来,师母一看就是有大智慧的人。……张矿长,既然可以赊账,你的单子上能不能加一些东西啊?”

“加什么?”

“加抽水机1台,缝纫机30部,电动木工锯2台,通用车床1台,铣床1台。”

“你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张天佑纳闷地问。

“我说过,矿上的收益,其中一部分要用来改善当地的民生。我准备在平波镇建一个服装厂,招募当地妇女工作。至少先保证部队和矿工的服装供应,再想办法卖到大城市去。然后再建一个家具厂,一个小型的机修厂,以后矿上的设备损坏了,直接在镇上修理就可以了。至于抽水机,主要是为农民准备的。有了抽水机,高处的荒地也可以开拓出来了。”

张天佑想了想,把王振华说的内容添到清单上去了。

“还有大约满足七八十名儿童上学所需要的教材和文具……这部分,我可以付现钱。”王振华看到张天佑脸色有些不好看,连忙加了一句。

“你要办学校?”

“是的,对当地儿童全部免费。”王振华表白说。

“好吧,这一项,我让他们免费提供吧。其实教材和文具也不贵。”张天佑说。

张天佑写好了给朋友的信,叫过夫人素芬交代了一番,告诉她到什么地方找什么人,具体该说些什么。王振华派出十名士兵荷枪实弹担任张夫人的护卫,这年代兵荒马乱的,真出点什么事,可就不好交代了。

····························································

矿上有张天佑盯着,实在是没王振华什么事。王振华再上山,恐怕只能听张天佑再唠叨一番,还不如躲在山下求个清静。吕建又带人去了一趟杭州,把最近开采出来的矿石送去销售。这一次,吕建没有找朱五爷,而是凭着张天佑介绍的关系,找到了另外的一个商人,把矿石卖出了一个更好的价钱,然后带着两千块大洋回来了。

有了钱,王振华就开始实施他筹划已久的建设计划了。他征用了平波镇周围几十个村庄的闲散劳力,开始大规模地修筑从平波镇通向外界的公路。王振华知道,要想富,先修路,如果不把路打通,很多事情都不好办。依他的设想,平波镇要建若干个工厂,还要成为突击队的大本营,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一条通畅的公路。其实这也是王振华在后世的经历作怪,21世纪的人,离了公路就像生活中缺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一样。

王振华给民工们开出的价钱是一天二十个铜子,同时吃饭管饱,每三天有一顿肉吃。这个条件对于贫困山区的农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一时间竟形成了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壮观场面。

张天佑被王振华请下山来指导了一下筑路工程,他纠正了王振华试图修两条车道的想法,说只要修一条车道的宽度就足够了,隔一段路留一个稍宽一点的空间,这样即使偶尔遇到会车的场合,也足够应付了。王振华是按照当代的标准来思考的,其实,在那个年代里,这种大山区里一年都难得有一辆汽车来访,根本不需要考虑双向分道的问题。

除了修路之外,王振华还组织民工在平波镇周边平整了上千亩的土地。这些土地中间有一部分是无主的荒地,另一部分则是从农民手里购买过来的耕地。他为这亩土地制订了一个宏大的建设规划。规划的主体是一座能够容纳两万人以上的兵营,包括士兵的宿舍、食堂、办公室、课堂和训练场等等,其余的部分是预留给工厂的土地以及学校、商店等等。当然最为主要还是防御工事,对于有着领先现在几十年先进理念的王振华来说那根本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王振华现在确确实实体会了一把玩“模拟城市”那款电子游戏时的快感,他每天都在图纸上忙碌着,意淫般地想着工厂机器轰鸣、学校书声朗朗的场景,意淫着整体防御工事的形成。随着一个个规划的出台,整个平波镇成了一个大建筑工地,周围几个镇的农民也纷纷跑到平波镇来当民工了。

刘少军这些天正在按照王振华编制军事训练的方案来执行着。按王振华的说法,等到矿上的生产达到规模,突击营就要进行全面的扩编。第一期的扩编方案是增加到300人,然后是第二期、第三期……刘少军现在已经完全被王振华洗了脑,一心做着拥兵百万的美梦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