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四望山的新气象(一)
在突击营加紧训练的同时,四望山的各项建设也在红红火火地进行着。
张夫人还从武汉请来了一位水电方面的专家,经过实地勘测后,并组织农民施工,在四望山附近建起了一座小型的水电站,装机200千瓦。四望山周围的地区常年雨量丰富,水力资源有充分的保障。水电站的电一部分被送到山上的矿区,用于矿区的各项生活活动,节省了大量发电用的柴油。另一部分电被送到四望山上,用于四望山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在当时,居民家庭用电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只有突击营的军营里才用得起电灯。不过,平波镇的居民对此已经觉得非常高兴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从来也没有见过电灯。
有了电,就可以抽水灌溉了。四望山周围有几千亩的荒地,都是由于无法灌溉而抛荒的。王振华让农民们在镇边的小河上筑坝拦水,形成一个小型的塘坝,然后用抽水机把水抽到荒地上,从而解决了农业用水的问题,这些荒地很快被开拓出来,成为耕地。
王振华把新开辟的耕地分配给周围的农民耕种,要求他们每亩土地产出粮食的三成上交给突击营,作为租金。这一项事业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支持,因为在交完三成粮食后,他们还能留下十分可观的一部分粮食。这时候正是冬季,农民们在地里撒了红花草的种子,等着来年长出来作为绿肥。
为了解决突击营的肉食供应问题,王振华在村民中发展了一大批“养殖专业户”,请他们帮助养殖猪、鸡和鱼。山里不缺猪草和小果实、小虫子之类的鸡饲料,农民养猪和养鸡的成本很低,而一旦猪和鸡长大了,突击营会全部收购。这也成了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
利用从武汉买回来的缝纫机、电锯和机床,王振华在平波镇建起了服装厂、木器厂和机修厂。通过铜州小学校长汪德伟介绍,王振华从山外请到了几位技师,分别担任各个工厂的技术总监。平波镇有文化的农民不多,刘少军花了好大的工夫,从报名当工人的农民中选拔出了一些看起来聪明伶俐,有些天份的年轻人,到各家工厂当学徒工。
各家工厂的订货暂时都没有问题,服装厂除了为突击营制作军服和被褥等装备外,还可以为镇上的居民提供成衣,这比各家各户用手工缝制的衣服显得更整齐和结实,因此受到了许多镇上居民的欢迎。
服装厂引起的最大的轰动,莫过于招工的时候只招收女工。饶是山里的女孩子大胆泼辣,面对着这样一张招工海报,她们还是胆怯了,一个个你推我搡的,谁也不敢带头。
有了带头的,后面就好办了。当首批10名女工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在平波镇招摇过市之后,各家的女孩子都心动了,呼朋引伴地都想当工人去了。
“招工的时候,注意挑几个漂亮的……”王振华对刘少军密授机宜。
刘少军没反应过来:“为什么?”
“你傻啊,咱们几个都没老婆呢,以后多到服装厂,穿得威风点,谁不想嫁个当官的?”
刘少军呵呵傻乐了:“队长还你想得真周到,是不是你也打算找一个?”
木器厂最初的业务是为突击队和矿山制作各种家具和其他用具,光是突击队训练场上用的各种器械,就让木匠们忙活了好几个月,当然,王振华也累了个半死,有一些后世发明出来的训练器械连刘少军黄文远这样的老兵都没有见过,完全要靠王振华用笔画出来,再详细讲解给木匠们听。
四望山周围的山上有的是合抱粗的大树,而且当时也没有森林法之类的约束,要用木材的时候,只管上山采伐就行了。王振华看着那些原木一根根地从山上运下来,心里颇有些破坏生态环境的罪恶感。不过转念一想,就算自己不去砍,这些树在日后也难逃被砍伐的命运。后世王振华到这一带玩的时候,满山大多数都是新栽种的树了。
机修厂的主要业务是给矿山修理一些用坏的工具,以及开发一些新的工具。全厂目前只有两台机床,但王振华让刘少军一口气招了十几个小年轻当学徒工。从南昌请来的两名技师拿的都是相当于自己过去两倍的薪水,所以积极性很高。王振华对他们的要求是,育人第一,生产第二,最重要的是尽快培养出平波镇第一批机械工人。
王振华心里有一个想法,山上的金矿虽然来钱很快,但总有采完的时候,而且受环境的限制,产量不可能无限地扩大。未来突击队用钱的地方还很多,只有发展工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增长。他总想到后世长三角、珠三角等处遍地开花的制造业,那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金矿啊。
镇上的平民小学正式建立起来了,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给周围的成年人开扫盲班。学校不但学费全免,而且免费提供文具。四望山地区方圆有几十里,有些远处村庄的孩子上学往返不便,王振华索性又建了十几间学生宿舍,还从镇上请了几个面慈心善的大嫂来当宿舍管理员,照顾孩子们的起居饮食。
小学的老师是从霍山县县城聘来的,镇上有几位老秀才,也能够承担语文课的教学。张天佑夫妇对于王振华办学是十分支持的。张夫人也有大学文化,就承担了自然科学课的教学。张天佑拄着杖也来讲了几次,王振华让他不要讲什么采矿的科学,而是多讲讲他在国外的见闻,让山里的孩子们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在他们心里种一颗富国强兵的种子。
小学校正式开学那天,王振华派人去县城请陈子海县长过来参加开学典礼。典礼办得非常成功,陈子海以县长的身份站在台上致贺辞的时候,两名身穿“平波镇”的校服的学生跑上去向他献花,并行了一个少先队的队礼。陈子海被这个奇怪的礼节弄得有点发蒙,王振华在一边解释道:“我们让孩子手举过头顶行礼,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鼓励孩子们为国效力的意思。”
陈子海讲完话,全场学生齐唱黄埔校歌:“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这首歌是一个外面聘来的老师教的,王振华知道陈子海是黄埔出身,知道这样作一下秀会让这位县太爷很高兴的。陈子海听到这首歌,果然十分兴奋,本来已经致完辞了,又意犹未尽地“补充”了几句,这一补充,又是十几分钟。
镇子内外来了上千农民,围观小学校的开学典礼。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都不曾见过县长,这一回算是开了眼界了。大家都想,连县长都来给王队长捧场,说明这个王队长很有本事。村民们对于突击队的信任感又增加了几分。
搞完典礼,王振华陪着陈子海参观平波镇的建设情况。他们看过了服装厂、木器厂和机械厂,又考察了新开辟的荒地。王振华指着塘坝边的抽水机说:“这个抽水机的用电,来自于我们在山上建的一个小型水电站,因为路途比较远,而且路上还有野兽出没,我就不安排二位去参观了。”
陈子海看着从山上拉过来的电线,感慨地说:“王兄真是大手笔啊,如果中国的农村都能达到这样的发展水平,中国何愁不富强啊。对了,王兄搞这些建设,投资很大呀,恐怕垫了不少钱吧?”
王振华没有告诉他们有关金矿的事情,这种事,能瞒多久就尽量瞒多久吧。他笑着说:“家父从海外汇了一笔款子过来,专门是给家乡的乡亲们搞点福利的。我估计,过一段时间我们这些企业就能够有一些收益了,这块地,我打算建成一个农场,收入也很可观。我们争取在几年之后能够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吧。”
陈子海说:“好啊,令尊这样的爱国华侨,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罗先生在平波镇还有什么困难没有,提出来,在政府能够做的范围内,我们会尽量予以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