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年新的训练(二)
……
“队长,这是什么部队的训练大纲啊。不会是你拍脑袋拍出来的吧?”
王振华神秘地一笑:“这是中国最精锐的部队使用的训练大纲,可不是我一个人能够编出来的。至于我是怎么弄到的,你们就不用关心了。怎么样,表个态吧,这样训行不行?”
黄文远和刘少军对了一个眼神,同时答应道:“没问题!”
其实,各位军官心里都有数,兵是练出来的,平时训练得越严格,到打仗的时候就越不会吃亏。一般的部队里,一方面长官本身没有这样的练兵意识,另一方面也花不起钱。王振华的这个练兵方案,基用钱堆出来的,士兵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要求后勤保障必须充足,否则练上几天,大家的身体都垮了。而要保证给士兵吃饱吃好,要花费的金钱就没边了。
残酷的训练开始了,最初几天,训练场上还能听到一些调笑声音,几天之后,这种调笑声消失,代之以长吁短叹。再往后,士兵们发现,连叹气都成为一种奢侈的事情了,他们每天结束训练回到宿舍后,几乎连鞋袜都没有力气脱了,倒在床上几秒钟时间就能鼾声大起。
“快,速度再加快。”
“跳!不要犹豫!”
“脑袋再低一点,肚皮不要磨地……”
在训练场上,每天都有这种催促的声音。王振华根据自己在后世的经验,设计了许多训练器械,让木器厂做出来,放到训练场上供士兵们使用。
王振华有时候觉得自己真是很幸运,能从溃败的国--军中拣到刘少军这么一个人才。这家伙天生就是个职业军人,对待训练有着一种狂热的爱好,越是有挑战性的任务,越能激起他的兴奋感。
每天早上的五公里越野,刘少军总是跑在最前面,一方面是给所有的士兵做一个表率,另一方面也是控制一下大家的步速,这是需要技巧的。太慢了起不到训练的效果,太快了则会透支掉士兵的体力,使他们无法跑完全程。
王振华在前一段时间带狙击分队训练的时候,已经锻炼过一段了,所以再跑这种越野没什么难度。于是,每次跑步时,他都在队伍里寻找那些跑不动的人,然后把他们肩上的枪接过来,扛到自己的肩上。在那个年代,军队里当官的能够不打骂士兵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了,像王振华这样帮士兵扛枪的,实在是十分罕见。士兵们都被王振华的表现感动了,那些因为拖了全队后腿而不得不让王振华帮忙的士兵,更是羞得无地自容,往往豁出性命也要跟上大队。
王振华的表现很快就感染了其他的军官,黄文远等人也开始学样,对于他们来说,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因为他们也都是穷人出身。刘少军一开始对这种作法有些愕然,但看到士兵们的表现后,他就服气了,再跑步时,也学着王振华的样子,替士兵扛枪。
就这个问题,刘少军专门问过王振华,这个方法是从什么地方学来的。王振华笑着说,国外的先进理念。许良清感慨道:“兵法云: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谷,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可惜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兵,现在才算理解这句话了。”
王振华说:“每个人的命都是平等的,打仗的时候,当兵的冲在前面,当官的在后方指挥,死得最多的都是当兵的。我们如果再不能对士兵好一点,人家凭什么给你卖命?”
“受教了。”刘少军由衷地说。
除了爱护士兵之外,王振华还在训练中引入了军事民主的思想,发动士兵的智慧来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士兵中有一个叫方桂山的,家里靠打鱼为生,练就了一身好水性。王振华便把他聘为游泳教官,专门负责教大家游泳,他的饷银也加了5个大洋。孙海明当了射击教官,不过他年龄太小,没个教官的样子,大家一边跟着他学射击技巧,一边还拍着他的脑袋开玩笑,弄得孙海明很是郁闷。
格斗训练是由王振华本人负责的。王振华擅长的是军队里的擒拿、捕获和劈刺等技能,他把这些招式说出来给大家听,几个人凑在一起模拟了半天,招招都是狠手。
“队长,现在新兵训练的差不多了?”刘少军看着王振华说道,“但是没上过战场终究是花架子啊!”
王振华笑道:“确实是这样,没见过血腥的士兵,终究不行啊”
刘少军摩拳擦掌道:“真想找个对手练练手。……队长,要不咱们去找支土匪打打吧?”
王振华说:“千万别有这样的想法,咱们现在力量还很弱,不到能够去惹事生非的时候。再说,我们未来的对手是日本人,不是中国人。”
“罗子,你觉得我们真的会跟日本人开战吗?”
“肯定会,而且很快了。”王振华掐着指头在心里算了一下,离一九三七年还只有四年时间了,现在突击队的力量还远远不足,如果跟日军相遇,恐怕连一次像样的阻击战都打不起来。他想,突击队会和日军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样的方式相遇呢?上海,还是南京?
想到南京,王振华的心突然抽搐了一下:南京,中国人心里永远的痛万同胞的血,即使经过了70年,仍然那样强烈地刺痛着后世中华子孙的心。既然自己穿越过来了,能否让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不再重现呢?
他的脑子突然之间变得十分清楚,对,就是南京。如果说他最终组建突击队只是出于一种军事爱好者的兴趣,那么这一刻,他突然明白了,突击队的第一项使命就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