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启程上海
日子在艰苦的训练中一天天地过去了。突击队所在的平波镇,没有受到什么外界的骚扰,在王振华安排的各项事业已然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现在平波镇通向外界的公路已经修通了。王振华利用金矿获得的资金,购买了一批新的机器设备,在平波镇又建立了几家工厂,开始向外销售产品了。其中,服装厂的生意是最好的,王振华根据自己在后世的见识,设计了几款能够与当时的社会风俗相适应的休闲服装,并经张夫人的推荐,打入了武汉市场。此外,原来的机修厂经过扩建,已经成为一家有点模样的农机制造厂,可以生产几种人力操作的农业机械。王振华虽然没有经商的经验,但作为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长大的军人,耳濡目染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商业炒作技巧,所以随便出几个点子,都能够产生出很好的效果。平波镇出产的商品在周边逐渐有了一些名气,甚至于还有批发商专门前来订货了。
王振华在平波镇组织的开荒运动也取得了成功,这年夏收,平波镇粮食获得了大丰收。虽然种粮的收入对于平波镇的居民来说已经算不上什么了,但农民对于粮食的感情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双抢时节,平波镇周围的农民们忙得四脚朝天,但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王振华安排突击队中断了两周的训练,帮助当地的农民双抢,这当然也是从后世得来的经验。军队帮助老百姓干农活,是联络感情的最好方法,王振华要用这样的手段,为突击队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
双抢过后,农村里有了一小段相对空闲一些的时间,刘少军等人利用这段时间陆续举办了婚礼。王振华是挨家去喝喜酒,也不管别人向他投来各种异样的眼光。王振华看到几位军官成婚,心里也很是欣慰。看着现在,他们几个人都有了一个家,有了漂亮的妻子,感觉自己这一趟穿越,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了。
农村的婚俗甚是热闹,大家有热闹的时候也喜欢跟着起哄,每次都玩得很是开心。王振华为了给大家凑趣,把自己从后世学来的各种婚礼恶搞手法都贡献出来了,屡屡整个新郎新娘狼狈不堪。不过,这样的恶搞是很受大家欢迎的,许多方法很快就传出了平波镇,传到周围几县去了。
“队长,算你狠,等你成亲的时候,看我们会不会整回来。”几个军官这样恶狠狠地对王振华说。
王振华哈哈大笑:“我如果结婚,肯定不办婚礼,我要出去旅行结婚。”
“啥叫旅行结婚?”
“就是带着新娘子到全国各地去玩,玩上一个月回来。”
“这样也行?”军官们艳羡地对王振华说,然后纷纷把这个主意地告诉了自己的太太。太太们对此也是十分艳羡。
·····················
“你准备一下吧,最近跟我出一趟远门。”王振华看着吕建说道,“我们再去重游故地一下!”
“去哪?”吕建好奇的问道。
“当然是上海了。”
“去上海?”吕建很是吃惊地问道,“这时候我们去那干什么?”
“突击队未来还要继续扩大力量,我们不能总是窝在洪洞县,必须要出去闯一闯。我想利用这一段时间,去一趟上海,看看能不能在上海建立起一个秘密的联络点。除此之外,我们现在的装备也不够,虽然利用张夫人的关系,只能弄到有限的一些装备,再多就困难了。我想到上海去看看能不能再找到新的渠道,尤其是能不能搞到一些国外的最新装备。”
“那我去干什么?”
“上海是全国的中心城市,信息十分集中。我希望你到那里去建立一个中心情报站,为我们提供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情况。”
·······················
去上海的事情,王振华已经想过很久了。要打造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必须有充足的和先进的装备,而这些装备在洪洞县是无法得到的。上海是当时全中国的经济中心,与国外的联系也十分频繁。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自己必须在上海拥有一个立足点。此外,王振华记得,几年后日本侵略华东和华中,也正是从上海开始的,突击队既然以抗日为己任,就不能不建立从上海沿江而上的情报体系。
在此前,由于平波镇的根据地刚刚建立,突击队也面临着高强度的训练,王振华无法脱身前往上海。现在,各方面的事情都已经告一段落了,根据地日益稳固,突击队的训练也逐渐转入了常规化。王振华觉得自己应当启程去上海走一趟了。
去上海的阵容就只有王振华跟吕建、张志坤三人。刘少军孙大鹏对于自己没有被选入“上海旅游团”有些耿耿于怀,不过王振华说的理由也很合理,突击队有多号人,不能不留一个领导下来守着。王振华承诺,未来两年内,还将不定期地安排大家到上海去考察,到时候刘少军、孙大鹏等人都还会有机会。
黄文远对于去上海的事情看得比较淡,在突击队的官兵中,黄文远大概是走过的地方最多的一个了。他毕竟是当年东北军出来的,从辽宁跑到江浙地区,几千公里也跑下来了,所以对于外出并没什么特别的兴趣。王振华这次也没有带上他,因为突击队的日常训练还需要靠他来带领。不过,王振华在走前认真地和他谈了一次。
张天佑在上海也有一些朋友,他给王振华写了几封介绍信,告诉王振华到上海后可以找这些朋友帮忙。王振华再三感谢后,让袁静把这些信都收藏起来了。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王振华一行离开洪洞县,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旅程。
··································································